猫先生官方网站互联网公司都有哪些岗位?具体是什么职责?
栏目:媒体新闻 发布时间:2023-05-05 04:22:45

  猫先生官方网站在互联网公司中,运营和产品经理是提出需求的业务岗位,而设计、前端、后端是实现需求的技术岗位,测试、运维和DBA会参与到产品项目的流程中来,但是不参与项目编码开发,而像DBA和BI这种岗位,有实力的公司才会设置。像阿里这样级别的大公司,技术岗位还有更多细分设置,还会有安全工程师等岗位方向,而像前面有回答提到的搜索工程师,基本上BAT和有搜索产品的公司才会有(比如搜狗)。

  而以上梳理的技术岗位部分还会根据使用的开发语言不同或者工作内容不同进一步细分,例如平时大家常说的Java工程师是服务端工程师的一种,还有Python服务端工程师,或者Go服务端工程师,这是根据主要使用的开发语言进行细分的。像很多培训机构大肆宣传的CSS工程师和JS工程师也是一种开发语言的细分,本来应该算在Web前端工程师的岗位方向里,狭义上来说,大家说的JS工程师就是指的Web前端工程师,但是目前已经很少有CSS工程师这种说法了,因为只会CSS语言早已经满足不了公司对于Web前端岗位的要求了,公司现在对前端工程师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综合。

  而在公司里,一个产品项目从提出到落地,各个岗位大致的协作流程可以参照下面这张图:

  而实际上,在互联网公司里,这些岗位做的基本都是执行层面上的工作,包括总监只能算公司中层管理者,更多时候也是执行大BOSS们的想法。而实际上真正对产品方向的决策者,更多时候是高层的决策者,而不是很多人说的产品经理,产品总监很多时候也只是把想法汇报上去,等待老板们决策。

  用过淘宝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淘宝有个收藏夹功能,那类似这种功能在互联网公司里是如何从提出到落地的呢?

  产品总监和运营总监有一天经过碰撞,认为咱们可以搞个收藏夹功能,然后就收集需求研究竞品分析市场,搞出个PPT去给大佬们汇报,大佬们一听觉得可以呀,那就搞起来,然后产品总监就开心的回去召集产品经理开会分配任务,产品就去画原型,产出prd(高保真原型方案可能还会再次向高层汇报确认),然后方案确认后再交给设计团队,UX产出交互稿和交互文档,UI产出高保真视觉稿,然后再交给技术团队,由前端和后端协作开发,前端负责把视觉稿开发成可交互的前台产品界面,后端负责实现咱们看不到的支持业务逻辑的后台系统开发,然后测试来进行功能验收,验收完成后,运维负责把代码部署到服务器上,产品就可以发布上线啦。

  同时在这个过程里,运营部门为了推广这个新功能,可能会给设计部门提个推广需求,平面设计师负责产出视觉稿。

  所以通常来说,对于大的产品方向,产品经理也是没有太大的决策权的,但是他可以主导一些小的功能迭代,例如,收藏夹1.0版本上线了,好多用户反馈没有批量取消收藏功能,那他可以主导一个1.1版本的项目,向技术团队提出一个批量取消收藏功能的需求。

  以上可以覆盖一个大致的情况,而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的岗位协作交叉会更加复杂,这里暂不展开了。

  要知道如何选择,除了需要了解岗位的前景,还需要了解自己。互联网行业虽然平均工资高,但工作强度相对较大,而且总的来说职业生涯时长较短,如果35岁还没有做到管理岗,那么再往后找工作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行业里的人通常有两种心态,第一种心态是,趁着年轻赚一笔钱,不会追求有特别大的成就,通过高薪工作存到第一桶金再去做点自己的小生意或者考个公务员啥的;另一种心态是,真的喜欢这个行业,想要在专业上有所成就。

  我认为这两种心态都是好的,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和职业都有一个清楚的想法。以下我会根据这两种心态去分析应该如何做出选择。

  首先,如果思考后你认为自己更倾向于第一种心态,主要是想趁着年轻多赚钱,那么我认为你可以综合考虑门槛低或者性价比相对较高的岗位。什么是性价比,通俗说就是工资还可以,但是工作强度又没那么大。

  首先从门槛上来说,相对入门较容易的岗位有产品经理,运营,设计中的UI和UX(平面视觉设计师对美术功底要求会高一些),开发技术里的前端、测试,这几个方向。

  这些岗位都是培训机构吹爆的岗位,但是你会发现正是在过去门槛低,所以有太多太多的人想要从这几个岗位入门了,从量上来说,像产品经理和设计这种岗位已经相当饱和了,基本上随便一个UI岗位招聘发布,就会收到成百上千封简历,这也是为什么好多人培训出来说仍然找不到工作。但是从质上来说,优秀的产品经理或者UI仍然是公司或缺的,企业有时候也是“宁缺勿滥”。俗话说水涨船高,当一些岗位入门的人过于多的时候,那么真正想要找到工作的门槛就提上来了。所以如果想要在这个行业“稳定”地找到工作,也并不能说是“低门槛”,仍然是需要努力和持续学习的。

  从入门基础看来,除了技术岗位学习代码有一些硬门槛,其他的岗位大部分的操作软件学习起来是没有太大门槛的,只要你愿意努力,都是可以学会的,所以现在这些过去“低门槛”岗位的门槛已经不再是那些要使用的各种工具(所以这里我也并不想列举),而是一些更深入的思维能力或者横向的综合能力,例如拿UI来说,现在好多公司原来的UI都改叫“全链路”了,就是说它啥都要求你懂一点,交互、平面、甚至产品思维。而产品经理也会讲究一些专业方法论的思维模型,现在业内说到烂的产品“道法术”了解一下。

  但是总的从岗位缺口来说,我认为前端还是这些岗位中的一股清流,目前互联网公司对前端仍然很有需求,好一点的前端更是稀缺。但前端里的三个细分门槛还是有所区别,Web的门槛相对较低,IOS和由于要了解手机系统性能原理,对技术的深入度要求会更高。

  而后端岗位的门槛总是相对较高的,除了公司对学历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本身没有计算机专业的背景,学习起来还是比较有难度的,而且一些高精尖岗位,比如DBA或者AI算法工程师,好多公司都要求硕士起步了。

  再说说性价比,首先讲讲工资。从整体行业平均水平来说(大体平均水平,不是讨论个别公司或者管理岗位),基本上可以这样排序:

  是的,你没有看错,大部分小公司普通运营专员的工资在业内是相对较低的,我之前认识的一个某独角兽公司的运营朋友,还带了两三个人的小团队算个小leader吧,和我吐槽说工资还没有他们公司的设计师高,当然这肯定不是绝对情况,岗位的工资情况还和具体的工作内容细分以及公司的需求等有关系,同一个公司的运营岗,产品运营和渠道运营的工资水平也可能差别很大……而如果你能进入像阿里这样的大公司,任何一个岗位的薪资和未来薪资发展都会很可观。

  测试的工资在技术岗位里也相对较低,但是仍然是大部分小公司的情况,大公司的测试专业度要求高,工资也高。

  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设计和产品这种岗位在杭州的市场行情的话,一般小公司大概就是在12-20K左右的水平,但产品的天花板会比设计的状况好一些,也就是说产品总监的工资通常会比设计总监的工资高很多。当然还是前面讲的,不同工作内容的细分还会有差异,例如设计工种里,UX通常会比UI工资高一些。

  后端的工资通常在行业里是比较高的,这点毋庸置疑,对有一点工作经验的后端程序员来说,基本上都能开出20K及以上的工资,一些高精尖的岗位工资就更高了,比如DBA、AI算法工程师,但是门槛也很高,基本这种岗位都要求硕士起步。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加班情况,互联网公司的996福报(9点上班,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是全行业现象,所以基本没有绝对不加班的岗位,尤其像运维这种三班倒的岗位,996算什么,907(9点上班,0点下班,一周工作7天)了解一下。

  测试、设计运营、产品经理、BI前端、后端运维、DBA

  开发技术人员永远是加班最多的,运维这种基本都是三班倒的工作,而前端和后端也并不轻松,加班是跑不掉的,属于高投入高回报。

  但如果思考后你认为自己更倾向于第二种心态,就是想要真正有所建树,那这里你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岗位的话语权、成长瓶颈以及个人的兴趣所向,没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并且你还需要了解自己的性格和特长,是不是适合某个岗位,很多大公司的校园招聘还会做职业性格测试。

  首先什么是话语权呢?要说大白话,就是在公司,你的意见能对事情起多大的决定性作用,注意,这里指的“事情”通常是指更能直接左右公司发展的事物,例如产品决策,任何岗位在自己的专业上都具备话语权,但是却不一定能决定“事情”的走向。对大部分公司来说,产品经理、运营这些业务岗位在公司的话语权通常是比技术岗位更高的,因为业务岗位对业务需求和产品功能走向具有更大的决策权,这些决策也会直接影响一些公司发展的关键指标,而技术部门的责任主要是支持这些需求落地实现,通常对于需求只有“建议权”,而不具备“决策权”。

  但不同公司的也会有不一样的情况,这还取决于公司的发展背景。举个例子,阿里是一个电商基因的公司,在阿里话语权相对高的是运营;腾讯是一个产品体验为核心的公司,话语权来说产品经理会高一些;百度是一个技术驱动的公司,部门里技术的童鞋们都很强势。所以,想要在一家公司获得话语权,你除了关注岗位,还需要关注公司的发展基因,例如创始人是技术出身还是运营出身,公司主要是做电商的还是做体验型产品的,这些都要考虑。否则你很可能会在选择一个岗位并进入一家公司后,得不到成就感,或者对某个岗位产生了错误的认知。

  关于成长瓶颈,也和我上面提到的具有相关性。例如如果你想成为产品经理,那么更建议你关注那些以产品体验为重心的公司,通常它们会设置产品VP岗位,而且产品经理的专业度也会更好,而如果你加入一家电商公司,你会发现产品经理有可能常常被运营提需求,主要是支持运营的工作去迭代产品,你会缺少成就感,并且你会感觉好像学不到那么多东西,很容易失去信心。但这些都不是绝对的,只是一个行业的常见现象,我认为多少需要有所了解。

  基本上,任何岗位想要成长到管理以上的岗位,都是很不容易的,你看到的牛人,如果不是天生神力,背后都需要持续付出很大的学习和努力,并且这里就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很多同学做职业选择的时候会忽略,叫做兴趣和性格匹配度。任何岗位想要做好,需要具备一定的“天分”,也就是你的性格、兴趣,正好和岗位所需要的“特长”所契合。

  例如做产品经理,你其实需要对商业或者业务保持一个持续关注的兴趣度,你对用户的需求很敏锐,并且你需要对很多事情进行深度思考,还能常常分享总结,善于和人沟通,阿里还提出一个“狼性”概念,这个狼性很多人解读成“加班意愿”,这个完全是扯淡的,“狼性”的意思是一种主导力,一种对事情的整体把控和推进能力。如果你在学生时代参加过学生会,并且你成为了干部,你还很享受带着同学们搞大型活动,那么有可能你多少具备一些沟通和“主导力”。通常具备以上这些特质的人能在产品的职业道路上发展地更好。

  而做设计,UI和UX需要的特质有相同也有不同,首先他们都需要非常细致,最好有点“强迫症”,对细节有好的观察和钻研精神。而UI则更侧重审美的感官能力,UX更侧重你的逻辑思考能力。

  如果你想成为牛逼的技术开发人员,最好对技术研究具备耐心,你不害怕钻研一些很枯燥的概念,并且你有超级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能把自己训练成“程序员”思维,甚至你热爱和享受写代码的过程。这里我更推荐理工科的同学入门,因为学代码也存在一定的“思维”门槛(不是歧视文科童鞋哟,是真的思维方式很不一样)。

  总的来说,如果你真的想在这个行业好好干下去,并且成为一个长久的事业追求,要了解自己非常非常重要,没有兴趣的工作令人痛苦,“兴趣”也会帮助你找到成就感。

  说了这么多,是希望大家能从其他的一些角度来考虑“职业选择”这件事,而不单单只是被吹爆的高工资,毕竟你干了几年才发现自己不喜欢或者不适合,想要转行,难度会变得更大,再重复下那句话,真正在某个岗位能得到很好发展的,要不就是极其刻苦,要不就是具备适合的“性格天赋”和“兴趣”。

  这个问题是当年困扰我很久的一个问题,相信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互联网小白都会有的,没想到在知乎关注度这么低,那也要答一波儿~

  为了方便理解,小墨做了一张图,简洁说明互联网主要岗位类型及其主要发挥的作用:

  看完上图,相信你已经对互联网公司的各类岗位有了初步的了解。当然,上图所列只是笼统的概括,互联网的范围实在太大,具体工作内容在不同的公司、不同领域、产品的不同阶段都会有较大的差别。像许多初创企业,职位划分没有那么细致的情况下,许多岗位可能就会身兼数职、马力全开。

  技术岗:对专业度要求较高,通常是需要计算机专业出身,或者热爱编程、对编程有一定研究的人。

  产品岗:非常考验综合能力的岗位,需要对技术、设计等领域知识有所涉猎,协调各方面资源,对整个产品的发展始终负责。

  运营岗:是互联网公司最基础的一类,种类多、工作内容杂,岗位需求量大,入行门槛相对低,发展空间又比较大,因此成为许多准备入行互联网的同学的首选岗位。

  市场销售岗:这类岗位偏传统类型,需要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待遇起点低,根据能力差异,薪水待遇也是天差地别。具有一定销售思维、善于人际沟通、乐于挑战的小伙伴可以一试。

  设计岗:虽不是核心岗位,但对产品的调性、甚至企业文化的体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优秀的设计师也是收入无上限的状态。当然,这项工作需要过硬的美术功底以及创意、设计等方面能力。也是专业性要求高的岗位。

  职能岗:基本工作跟传统行业差别不大,为公司正常运行提供各类保障。较苦逼的一类岗位,工作杂、薪资低、发展通道窄等都是其弊端。因此,并不太建议年轻、希望获得更多职业发展机会的人选择这类职业。

  整体来说运营岗位是比较适合互联网小白进入互联网公司的起点岗位。入门接地气、发展有空间,可以让小白快速成长。

  当然,想要成功入职运营岗位,完全没有相关知识和经验也是万万不行的。起码的运营知识体系、运营思维以及熟练使用各种工具软件还是很必要的。

  这里奉上几篇我在自己的公众号【运营很简单】里写过的几篇内容,想进一步了解的朋友可以看。

  写文不易,感觉这篇文章有帮助的话,记得点赞告诉我哦~!ο(=•ω<=)ρ⌒☆d

  互联网行业的部门通常可以分成6类,分别是产品、运营、市场、技术、设计、职能。

  主要负责产品设计和更新迭代,日常工作有产品调研,方案策划,原型图设计,通常会和运营、技术部门对接。

  部门岗位一般有产品总监、产品经理(被嘲“最不像经理的经理”)、产品助理。

  产品部门需要深刻了解、满足用户需求,不能脑补。所以需要较强的调查能力,懂得解读数据。又因为需要和技术、运营部门对接,提各种需求,所以还需要很好的跨部门沟通协调能力。

  运营部门的主要职能,可以用互联网八字真言来总结,就是“拉新、留存、促活,转化”。

  运营部门的岗位设置通常有运营总监、内容运营、产品运营、用户运营、数据运营、活动运营、社群运营、新媒体运营等等。

  其中新媒体运营就是我的岗位啦。比较特殊的地方是,有的公司可能会把新媒体运营归入市场部门,这是因为岗位职责比较综合的原因。小白如果要入行互联网,新媒体运营是个不错的切入点噢。因为职责综合性强,各种东西都会学到一点,有利于后面转职提升。

  运营岗位的要求通常有:强大的创意和内容输出能力、沟通能力和执行力、对数据的解读能力。如果你曾经学过统计学,对运营工作也会有帮助噢。

  在一些职能划分得没那么细的公司,市场可能和运营在同一个部门。但是细致点来说,市场部门和运营部门还是有区别的噢。

  和运营部门不同的是,运营一般关注用户的留存、促活、转化,针对的是已有的用户,维护与用户间的关系。而市场更多关注的是品牌、传播、导流。根据业务的细化程度,两个部门的关注点是可以有很大不同的。

  对市场部门来说,了解市场动态和掌握竞品情况非常重要,还要确保公司和产品的口碑。

  市场部门的通用要求是对产品的理解、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又会因为职能区别而有所不同。

  通常是用程序语言来完成软件的设计开发,另外还需要测试、维护、升级。一般人可能会把他们叫成“写代码的”,“码农”,但其实还是有一定区别噢。岗位通常分为架构师、前端工程师、开发工程师、运维工程师、测试工程师。

  对技术部门人员的通用要求一般是——代码写得好(???),并不是好吗!还需要和产品等部门沟通,所以对跨部门的沟通协调能力同样看重噢。

  俗称“美工”、“画图的”(???)。这都是偏见!设计部门的职能划分通常有UI设计师、交互设计师、平面设计师,视觉设计师。一些规模不太大的公司不一定会划分得这么细,有可能会出现设计师一人全包所有职能的情况。而这样的公司也可能把设计部门归在产品部门下,因为设计部门跟产品的关系非常密切。

  对设计类岗位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审美上。要能做出符合要求的设计,对美术、创意的专业性要求很高。常见的需要掌握的软件有PS、AI、AE等等。

  主要是对公司运作起到支持作用的部门,不仅限于互联网公司,任何公司都会有。通常包含的岗位有财务、行政、人力、法务等等。一般不会直接参与公司业务、创造价值,但也必不可少。

  然而因为这些岗位都是属于“传统”岗,不太需要什么特别的产出,工资通常比较稳定,但是想要弯道超车就不是很容易咯。

  先说结论~运营类职位会比较适合小白入行互联网,其中新媒体运营会是很好的选择噢。

  像上面讲到的技术和设计岗位,发展前景当然好,而且年限越高薪资越高,但是对专业技能要求高,学习修炼周期长。很多从业者可能是大学就是学的相关的专业,所以对非专业的小白不是很友好。

  产品和市场岗位通常需要对产品、行业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才能符合要求。缺乏互联网行业基础的小白很难从这两种岗位入行。

  职能类岗位跟技术设计岗位类似,对专业知识背景要求高。从业人员通常在校就是财会、人力、法学出身的。这里不考虑发展前景的问题,所学专业和这些毫无关系的小白想要入职,并不是很容易噢。

  运营部门里有内容运营、产品运营、用户运营、数据运营、活动运营、社群运营、新媒体运营……因为近两年自媒体的发展,依托于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的新媒体运营岗位需求量增加了不少。通常只要你有某个平台的一定运营经验(比如运营几个月公众号)、有不错的个人产品和互联网营销思维,都有机会去做新媒体运营。

  因为新媒体运营内容编辑、文案、数据、营销、活动等方面“什么都会一点”,一方面可以迅速了解公司各部门及业务,另一方面又可以随着个人的努力和历史的进程发展升级。比如在新媒体内容爆炸的现在,专注于生产编辑优质内容,可以进化成新媒体总编,也可以把握“拉新、留存、促活,转化”,转更偏向营销方向的岗位,成为运营总监噢。

  不过!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新媒体运营虽然门槛低,发展路径也多,入行以后不好好规划个人发展,也可能做几年都只是一个“小编”噢。

  这个问题要想回答好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请来一位有8年HRD工作经验的职场老司机来帮忙回答。

  VV,暖石网负责职业规划教学模块的老师,海外高校劳力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硕士毕业猫先生官方网站,她将根据自己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对互联网行业的高薪岗位做个详细的剖析,希望能帮到你。

  互联网行业都有哪些岗位,具体职责是什么?这个问题细分下来其实要有2方面的思考。

  1.互联网发展好的职位都有哪些?(发展不好的为什么要考虑,大实线.这些发展好的职位中,哪个适合我?(毕竟我们了解这些岗位的最终目的,是要考虑自己要不要去入职)

  看了我下面的内容,你不仅会知道现阶段热门的互联网职位有哪些,它们各自的薪资水平和发展空间怎么样?最后,对【自己应该选择哪个岗位进入互联网】这个特别纠结的问题,你心里会清晰很多。所有内容都有真实的数据依据,知友们可以放心参考

  尽管非一线城市的招聘需求在不断挤压一线城市的占比,但从招聘效果系数上看,越是中心城市的招聘效果越好。这也侧面说明:一线城市的人才储备数量较大,远超其他低线城市。

  这是因为互联网行业中存在着人才供需的严重错位,非一线城市的吸引力确实还有待加强。所以近几年,低线城市在不断的出台人才吸引政策来平衡人才供需的错位,从工作津贴到住房补助,细致到子女入学和医疗保障等方面。低线城市的招聘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在不断扩大。

  这组数据意味着,在未来的1-3年内,低线城市的互联网职位需求会持续增加,并且将会有大量的低线城市人才可以找到对应的工作岗位。

  所以同学们以后再想到【自己在三四线城市,可以应聘的互联网公司很少】这样的问题时,回看一下这组数据,焦虑感大概能减轻不少。

  同时,随着互联网公司为寻求扩大业务规模而纷纷采取下沉战略,二三线城市互联网人才需求增长迅猛,部分城市的人才需求增速较五大中心城市高出1倍以上。

  因为一线城市的人才供给相对充足,而非一线城市互联网人才相对稀缺,招聘+求职难度大,导致他们中间隔了一个比马里亚纳海沟略小的供需 gap 有待填充。

  于是这就引发出下一个问题,都有哪些职位是需求较高的呢?莫急,我们逐一来看。

  排名第二的是产品,尽管人们普遍感觉产品经理的热度不如以往,但数据显示企业对于优秀产品经理的需求依然高涨,甚至猎头在产品岗位上获得的佣金相对2016-2017年度还增长了8.13%。但即便需求如此旺盛,产品经理的招聘标准仍然不可逆转的日益抬高,这与人们对产品体验的需求、产品的严重同质化有关。

  分列需求量三到五名的岗位分别是:运营,设计、销售和市场。运营稳步持续地出现在近几年猎头职位的需求榜单中,再一次验证了【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就有运营】这一趋势。客观来讲,运营岗位的需求空间比技术和产品岗要大。

  同时也力证了即使是在AI、VR、新零售与物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在中国整个互联网行业的职位需求中,【产品、运营、技术】这一老牌互联网三板斧的地位,依然是无可撼动的铁三角。当然,这与我们的人口结构以及互联网发展分布密不可分。

  我把市场上的各大行业薪酬报告都搜罗了一遍,对互联网行业薪酬信息进行了收集、整理、分类猫先生官方网站、汇总和统计分析,可以相对客观地反映出目前互联网行业市场的薪酬水平。

  下图中,高新技术类岗位由于对求职者技术能力及学历的要求都较高,人才存量十分有限,呈现严重紧缺状态。在最为紧缺的TOP10职位中,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类岗位占据了半壁江山。文案策划在各类技术职位中可谓是万花丛中一点绿,尤为醒目。

  整体来看,越成熟的公司开出来的砝码越高(虽然有的创业公司为了挖人,会开出年薪50万以上的价码,但毕竟是极少数)。

  互联网行业从业者月薪基本分布在5000-40000元之间,15000的月薪是一个分水岭,5000-15000的基本占到了整体区间的50%;15000-20000的占25%;而25000以上的只占了5%。

  从发展前景来看,互联网企业的薪酬增长也相对较快。应届毕业生的起薪平均在5000左右,但一年之后,就分成明显的两个梯队:产品和技术在两年以后轻松翻番,有的公司产品甚至更高;而市场和运营则普遍比前者低5000左右。

  五年是第一个分水岭,技术比产品的发展后劲更大,运营也慢慢后来居上。十年则是第二个分水岭,基本都是非常稀缺的高端职位。而运营的价值就在此时体现出来,产品则跌落至末位。所以产品比技术更吃青春饭,而高端运营则一直处于稀缺的状态。从长远来看,运营相对来说更有前景。

  数据来源:简书《2016年互联网行业用工薪酬报告》;应届毕业生网《2016互联网行业薪酬数据分析》

  一般来说,销售岗位都有明确的转化目标或销售业绩指标,所以他们的薪资是按KPI的高低来决定奖金或提成的多少。所以也就是说业绩/转化越好,收入也就越高;销售类岗位的入职门槛一般都不高,所以起薪一般也不高。

  销售类的薪资结构 = 基本工资 + 业绩提成 / 薪资范围:5K - 20K

  互联网公司中,市场和销售部门并非核心部门,主要负责了解市场动态、掌握竞品情况、引入和维系合作方,并通过媒体、公关等方式确保公司与产品的口碑。但如果市场公司能给公司带来大的流量入口,提高公司知名度,那么薪资也是很可观的。

  市场类的薪资结构 = 基本薪资 + 绩效奖金 / 薪资范围:7K - 30K

  广义而言,一切连接产品与用户的都可以叫做运营。运营岗位又分为【新媒体运营、用户运营、产品运营、内容运营、社区运营、社群运营、活动运营、电商运营、游戏运营、数据运营】等。

  随着大量的传统企业向互联网生意模式的倾斜,三四线城市也涌现出大量的运营职位。虽说入职门槛相对不高,但需要较长的时间沉淀与经验积累,才能更精准的拿捏用户的需求,时刻掌握用户的习惯和痛点来制定运营规则与内容。所以运营类岗位的薪资起伏较大,与工作经验的长短以及运营过的项目规模有着密切的关系。

  运营类岗位薪资结构 = 基本工资 + 绩效奖金 / 薪资范围:6K - 25

  所谓产品,顾名思义就是【网站产品 / APP产品 / 内容产品】等,承载了企业为用户所提供的各类服务。大家耳熟能详的PM / 产品经理,是负责完善产品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的一个综合角色。

  产品经理的入职门槛较高,需要极强的综合能力。也正因为此,市场招聘的需求量一直高居不下。好的产品经理不多,入职薪资相对较高,入职后薪资的涨幅空间通常也较大。

  产品类岗位薪资结构 = 基本工资 + 绩效奖金 / 薪资范围:15K - 35K

  技术岗位,就是平时我们戏称的“码农” “程序猿” “攻城狮”,也是盛产钢铁直男的一种岗位。通常就是负责把产品想法变成用户可以使用的产品操作,专业知识的复杂程度较高,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技术岗位入职门槛高,薪资相对其他岗位也相对高1-2倍,并随着工作时间加长,收入也会翻。

  技术类岗位薪资结构 = 基本工资 + 绩效奖金 / 薪资范围:18K - 50K

  互联网公司的模式中设计类型的岗位主要工作就是设计符合产品特性、调性,符合用户喜好的内容和视觉呈现。其中,经验越丰富,薪资越高;学历背景越好,起薪也越高。但后期提升的空间有限,并不如产品和技术岗位的薪资提升空间大。除非做到一定的知名度与级别。

  设计类岗位薪资结构 = 基本工资 + 绩效奖金 / 薪资范围:8K - 30K

  了解薪资其实还不足以缓解大部分同学的焦虑,因为对于未来依然感到迷茫,不知道要往哪走,不知道将来怎么发展。

  因为【技术、设计、产品、市场、运营】每个不同的职能,不会都按照一个标准管理和晋升,所以大部分公司会有专业通道细分的要求和路径。不同的互联网公司对专业通道类别和路径的界定也不同。通常来说:分为横向和纵向,也就是专业路径和管理路径。

  负责一个部门的管理。要领导经理,也有可能还要领导几个主管或专业梯队的人员,根据公司战略目标设定部门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包括业务、绩效、流程、标准与SOP,以及团队价值观的把控,组织重心,在所负责领域管控和整合资源。

  在大部分互联网公司内,专业通道和管理通道是可以互换的,为一些专业能力很强,但不愿意直接走管理路线的员工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两种通道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即基层管理者本身都保留着高级专业通道,也要通过专业提升、经验积累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等级。

  第一级 包括助理副总裁、副总裁(VP)、高级副总裁(SVP) 等,一般从业资格达到15年以上(并不一定,年轻的VP很多,比如百度前VP 李教授)。

  第二级 则包括总裁、CEO/COO/CTO/CHO/CFO 等,在大公司里CXO一般从业25年以上,但现在年轻的CXO比比皆是。

  以上碎碎念的内容就是互联网职位的发展方向,包括职位需求、薪资状况与职业路径。

  这太正常了不过了。看完之后立刻就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我就要说你鲁莽了。因为这篇文章前面写的内容,与目前大部分正在进入互联网或是打算进入互联网的同学来说,基本没什么关系。毕竟一只脚都还没有跨进门来,那怎么办呢?

  技术、设计类岗位,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和背景、功底,短时间内很难达到高标准;而产品、市场,这两类的职位则是有一定综合要求猫先生官方网站,入行门槛较高;

  职能类像是人力、法务、财务,其实也是需要专业知识与背景积累才能做好的工作;

  对于想要入行但是没有专业背景支撑的小白同学来说,运营类和销售类职位是比较好的切入选择。

  销售类工作主要负责销售公司产品,进行业务营销,扩展和维护客户渠道等工作。

  入门级别的销售,要求对业务、财务、产品/服务和市场有一定的了解,工作内容有少许复杂性。更高一级的销售,则是需要建立对业务、财务、产品/服务、市场和指定客需求的系统化理解,工作内容有一定的复杂性。

  而专业的销售,需要对业务、财务、产品/服务、市场和指定客户的需要有准确的理解,能够帮助同事加深这些方面的理解,并可能在某个领域被认为是专家,从事复杂或大型的地域/客户、产品/服务、销售或客户管理流程方面的工作。

  但是销售类岗位的职业发展路径相较专业通道而言,略受制约。如果不向大的管理层面发展,最高只能达到专家销售的级别,薪酬水平和各项待遇都再难以实现大的突破,高额提成除外。

  运营的职能主要对用户群体进行有目的的组织和管理,增加用户粘性、用户贡献和用户忠诚度,有针对性地开展用户活动,增加用户积极性和参与度,并配合市场运营需要进行活动方案策划。

  因为需要能对产品和市场数据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推进产品改进,并且始终保持敏锐的用户感觉。工作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研究用户心理和用户行为,探索用户需求,输出用户数据和反馈的分析;

  维护活跃用户、激活沉默用户,设计有效激励机制,增加用户粘性,促进流量闭环良性发展;

  产品运营 / 内容运营 / 数据运营 / 用户运营 / 活动运营 / 游戏运营 / 社区运营 / 社群运营 / 新媒体运营(有时也归属市场部门)

  横向就是拓展运营模块的边际,把其他运营的几大模块都掌握,成为运营领域的专家或是大拿。

  纵向则是往管理方面纵深发展,成为运营主管、经理、总监。但这两个维度都可以互相转换,根据个人的意愿和发展情况而定即可。

  1.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学习能力,技术、设计、产品、市场、运营,你都可以选。

  2.如果你年纪不小了,又没有太多的时间+金钱+脑细胞去准备入行,建议还是从市场、运营两个岗位入手,成本低,相对来说也容易。

  3.不论是技术、设计、产品、市场、运营……只要你做的好,好前途不成问题,并不一定是技术岗才能拿高薪。

  1、点赞+关注我暖石,让更多人能看到这篇内容,同时你的认可也会鼓励我创作更多优质内容。2、观看

  (如果你面临职业发展方面的问题)。自从这部分课程免费开放以来,已经帮助数万人提供规划职业的思路,相信对你也有所帮助。